冷軋機壓下制度
1、冷軋壓下制度主要包括:加工率的確定和道次加工率的分配。
總加工率:中加冷軋總加功率、成品冷軋總加工率
中間冷軋總加工率:在合金塑性和設備能力允許的條件下,一般可能取大些,以最大限度提高生產率。
確定總加工率的原則:①充分發揮合金塑性,盡可能采用大的總加工率,較少中間退貨和其它工序,縮短工藝流程,提高生產率和降低成本。②保證產品質量,防止總加工率過大產生裂邊和斷帶,惡化表面質量。③充分發揮設備能力,保證設備安全運轉,防止損壞設備部件或燒壞電機等事故出現。
2、冷軋成品加工率的確定:主要取決于技術標準對產品性能的要求,根據不同狀態或行性能要求確定冷軋總加工率。
①硬或特硬產品:其最終性能主要取決于成品冷軋總加工率。
②半硬狀態產品:可根據對其性能的要求,按金屬機械性能與冷軋加工率的曲線決定,也可利用冷軋變硬的產品,經低溫退貨控制性能。
③軟狀態產品:主要取決于成品退火工藝,但退火前的成品冷軋總加工率對成品退火工藝有很大影響,總加工率越大,再結晶溫度可相應降低,時間縮短,延伸率提高
④對表面要求較高的產品:常因拋光輥進行軋制,拋光表面隨加工率的增大而降低。
3、道次加工率的分配:
分配道次加工率的一般原則:
①通常第一道加工率較大,以充分利用金屬塑性,隨著加工硬化,增加道次加工率逐漸降低
②保證料頭穿帶的順利咬入,不出現打滑現象
③應盡量使各道次軋制壓力相近,對穩定工藝,調整輥型有利,尤其對精軋道次更重要
④保證設備安全運轉,防止超負荷運轉損壞軋機和部件,生產中根據設備、工藝條件及產品要求適當調整道次加工率
壓下量:▷H=H-h
加工率:a=H-h/×100%
H:軋前厚度 h:軋后厚度